9月24日至25日,第十六届长三角电机、电力科技分论坛在苏州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浙江省电力学会、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和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联合主办,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承办,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和节能技术专委会协办。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常务副秘书长李群,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张志昌出席论坛并致辞。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王国平,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蒙子南、殷浩军,浙江省电机工程学会秘书李林霞出席论坛。论坛由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严国平主持。来自沪、苏、浙、皖四省(市)电机、电力领域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论坛。
会议现场
据了解,本次论坛以“低碳技术与综合能源服务”为主题,专门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周伏秋、上海电力大学教授赵晋斌、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化工部副部长苏智彬和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周强分别作专题报告。论坛组织开展优秀论文大会交流和新技术推广,举办了综合能源服务成果展示等。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张志昌致辞
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常务副秘书长李群致辞
周伏秋作了题为《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前景与趋势》的主旨报告。报告提出,发展综合能源服务产业是我国建设现代能源经济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方向,我国综合能源服务市场需求巨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呈现为电网企业引领、市场主体多元化、技术赋能、合作共赢的生态圈构建等发展趋势,提出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要提高对综合能源服务市场的庞杂性、分散性、风险性的认知,做好顶层设计,从组织模式、技术、激励约束机制、商业模式等方面积极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赵晋斌在《泛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问题与思考》主旨报告中指出,高比例的电力电子设备造成了系统惯量的缺失、与传统电力设备时间尺度的差异等问题,致使电力系统稳定机理发生了本质变化。研究泛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机理、设计适应于大规模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的稳定性控制方法,并结合现代电力系统的需求提供储能与惯性补偿,建立“网-源-荷-储”的友好互动机制,对新常态下的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苏智彬作了《IGCC-多联产技术发展与上海电气技术装备实践》专题报告。报告认为,IGCC多联产系统是基于能源高效利用与低碳排放开发的新型系统工程,IGCC多联产涉及三项重大关键技术:煤气化、燃气发电和化工合成。国内外经历了30余年的工程实践与发展,国内工业化示范运行也已近10年。提高IGCC多联产技术经济性竞争力是IGCC发展的重点工作。
周强在《公共建筑能效提升》专题报告中指出,大型公共建筑是建筑能源消耗的高密度领域,采用能源托管的商务模式,以能源与机电设施管控一体化平台为媒介,依托技术节能提升能源转换利用效率,通过管理节能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通过理念节能培养用户节能习惯,提升公共建筑能效。
据了解,2019年围绕“低碳技术与综合能源服务”这一主题,四省(市)学会组织开展了征文征集活动,经组织专家评审后,推荐82篇论文收录至《第十六届长三角电机、电力科技分论坛论文集》,其中,24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本次论坛对优秀论文进行了表彰奖励。
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王国平宣读获奖名单
上海市优秀论文颁奖现场
浙江省优秀论文颁奖现场
安徽省优秀论文颁奖现场
江苏省优秀论文颁奖现场
这次论坛还组织与会代表赴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科普教育基地——“协鑫集团未来能源馆”和“苏州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进行技术观摩。
据悉,长三角科技论坛,由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科协于2004年发起创办,安徽省于2016年加入,至2019年已是第16年。这是长三角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高层次、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多年来,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科技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该论坛重要组成部分的长三角电机、电力科技分论坛,以促进长三角地区电力工业发展和电力科技创新为目的,专题研讨交流电力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成果,成为长三角地区电力科技工作者的主要学术交流平台之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