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以“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发展路线图”为主题的2018年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发展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江苏省电气装备电磁兼容工程实验室主办,由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承办。江苏省电气装备电磁兼容工程实验室主任赵阳主持报告交流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论电工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华北电力大学崔翔教授主持大会讨论。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胡敏强,省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国网江苏电科院副院长李群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邀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电气科学与工程处关永刚主任作主旨报告、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何怡刚教授等13位专家学者作会议报告,组织了3个主题分组讨论,来自各高校、研究机构的代表、学会会员等80余人参加会议。
胡敏强向与会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他表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是我国“十三五”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热点和难点,国内相关研究机构正从跟跑向并跑和领跑过渡,相关领域的民族工业发展渐成气候。本次研讨会旨在交流国内外相关行业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发展趋势,拓展研究思路,搭建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之间的桥梁,希望通过此次大会的交流,为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带来新的理念,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相关领域开拓新的研究思路。
李群表示,江苏电力工程领域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党和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离不开各位专家学者的辛勤劳动和赤诚奉献。他介绍到,国家电网公司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7年联合发起设立了智能电网联合基金,江苏电科院深度参与,希望与各高校加强合作,借助本次大会这个平台,自由深入地交流研讨,共同推进江苏新能源的变革和新的能源服务。
会议专门邀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电气科学与工程处关永刚主任作题为“2018年电工学科基金项目资助和相关工作情况”的会议主旨报告。
会议还邀请了13位专家学者作报告分享。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何怡刚教授作“复杂电磁环境下短距无线通信关键技术”报告;西南交通大学马光同研究员“具零速(静止)起浮能力的超导电动磁悬浮技术探索研究”报告;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系主任叶齐政教授作“气体放电中电磁问题的近似解析计算”报告;华北电力大学赵志斌教授作“高压大功率器件封装中的绝缘和散热问题研究”报告;东南大学余海涛教授作“我国电磁计算面临的问题”报告;重庆大学徐征教授作“超低场磁共振脑卒中图像监护方法研究”报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孙伟教授作“图说‘天眼卫士’金奖幕后的故事”报告;北方民族大学副院长李红梅教授作“磁耦合效应定量关联关系及其在定量评定应力的应用研究”报告;三峡大学唐波教授作“风电场对雷达台站的电磁干扰机理及其防护”报告;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王为特聘副研究员作“超导宏观磁量子耦合现象原理及应用”报告;天津工业大学肖朝霞副教授作“微电网及微电网群为大电网提供辅助服务”报告;三峡大学邱立副教授作“电磁成形中电磁技术问题研究进展”报告;江苏省电气装备电磁兼容工程实验室主任赵阳教授作“辐射EMI场路协同仿真与抑制方法”报告。
据了解,会议组织了三场分组讨论。讨论分别以“国家和行业对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需求”、“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的前沿科学问题和重点发展方向”、“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发展的协同创新机”为主题。
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